培育新農人 鄉村添動能——青海培育高素質農民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紀查包養行情實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鄉村振興是當下三農工作中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如何啟動鄉村動能? 破題的關鍵是培育更多既懂先進技術又懂農業生產的高素質農牧民。 

去年以來,青海省紮實有序推進農牧民教育培訓工作,加快形成與產業需求相適應,與農村發展相協調的高素質農牧民隊伍,夯實穩糧保供人才支撐,促進全省鄉村人才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隨著全省高素質農牧民培育工程的深入推進,一大批高素質農牧民湧現了出來,一支現代農業「土專家」隊伍壯大了起來,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田秀才”成長了起來,為建設高原美麗鄉村積蓄源源不斷的動能。 

開展專項培訓 挑起穩糧大任 

雖已立春,但高原上依舊寒意陣陣,西寧市湟中區海子溝鄉古城溝村湟中農學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生強早早開始行動,儲備農資、檢修農機…… 盤算著新年的頭等大事。 

“90後”小夥子楊生強從小生活在湟中,幾年前,他學習了電焊技術,在新疆打過工。 2016年他回到家鄉,一心扎進了黑土地。 從一開始的不會種,到後來學著種,到如今成為遠近聞名的種糧“土專家”。 在他看來,今日的成績,高素質農民培訓功不可沒。 

“種植、經營、農機駕駛等包養網方面的培訓都參加過,每一次培訓都讓我受益匪淺,我把學的理論聯繫到實際,這讓我在種植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 楊生強說,「去年年底,區上組織了一期為期15天的農機駕駛培訓,培訓完后,拿到了農機駕駛證。 以前雖然都會操作農機,但安全意識淡薄,田間作業危險無處不在,只有科學、系統地學習后,才能規避很多風險。 ” 

這幾年,隨著學習的不斷包養深入,楊生強還掌握了一門淺山高楞雙行馬鈴薯栽培技術。 “原先我們這裡種植馬鈴薯沒有楞,也不覆膜,那時候我們馬鈴薯畝產2000斤左右。 2019年開始運用這項技術,鋪膜后不僅有除草、保墒的作用,還保障了產量,如今畝產達到4000斤。 “目前,該合作社流轉土地1600畝,主要種植馬鈴薯、蠶豆、青儲玉米等作物,馬鈴薯主要銷往四川、雲南等地。 2023年,合作社的營業收入達到230萬元,而且在青海公示的一批省級示範社名單中榜上有名。 

2023年以來,青海圍繞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鄉村振興「八大行動」等各項工作任務,統籌提高生產技術技能和提升產業發展能力,提升農牧民素質素養,重點推進小麥單產提升、馬鈴薯單產提升、油菜產業發展、專業農機手、重點區域產業帶頭人培育5個專項培訓行動。 

“我省開展單產提升行動的13個縣(區),圍繞小麥、青稞、玉米、馬鈴薯、油菜,兼顧蔬菜等經濟作物,開展單產提升培育工作。 糧油穩產保供任務開設的班次和培育人數,不低於60%; 互助、門源油菜產業綠色革命科技攻關示範縣按要求開展油菜產業發展培訓。 “青海省農廣校相關負責人介紹。 

按需培訓 讓培訓更精準 

當前,鄉村振興更依賴於內生、復合、優質的工作力。 青海堅持需求導向、產業主線、分層實施、全程培育,堅持生產技術技能、產業發展能力、農牧民素質素養協同提升,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寒冷、乾燥的高原氣候曾是西寧包養網市發展農業的制約因素,但對草莓種植產業而言卻是機遇。 走進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塔爾鎮上舊庄村上的大通縣隆運合作社的溫室大棚里,綠葉掩映下的草莓通紅。 “這個棚的草莓個大、味甜,先嘗嘗!” 合作社負責人龔銳敏用一口標準的東北口音招呼遊客進棚採摘。 “現在這一茬是去年9月種下去的,眼下正是盛果期,採摘期長達7個月左右,每畝收益2萬至3萬元左右。” 龔銳敏介紹。 

2018年,龔銳敏以技術員身份從吉林老家來到青海大通縣,專門為當地農民做蔬菜種植技術指導。 後來,她單獨承包了15畝土地,開始專心種植草莓。 但是青海的土壤、氣候等和吉林差異很大,剛開始種植草莓時,病蟲害成了她最頭疼的事。 

“苗期容易出現根腐病、炭疽病,但若不是專業人員,根本看不出來這是生病的狀態。” 龔銳敏坦言:「草莓這一行,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比如今天要增肥,如沒有及時做好,後期的產量就跟不上。 還有品種不一樣,管理方法也不一樣。 ” 

學習專包養網業、科學的草莓種植技術成為當前要緊事,就在這時,大通縣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訓讓她看到了希望。 通過培訓,她系統學習了草莓育苗、種植管理、水肥一體化等種植專業技術和知識,還專程赴南京學習,參觀省外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這些新技能、新知識在龔銳敏的“莓”好人生路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家人們陸續從吉林來到合作社幫忙,家裡的7位成員全部安家落戶在青海,安心謀發展。 

“農民需要什麼,我們就培訓什麼。” 近年來,青海省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農牧民需求,分班次逐一制定教學計劃,按照模組化思路設計培訓課程,合理使用課堂教學、現場教學和線上學習等培育形式,選好師資、用好基地、配好教材,綜合運用互動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增強培訓吸引力。 同時,精準培訓物件,抓實需求摸底,實施分品種組班、分技術授課、分階段培訓,精準培育對象,緊密銜接生產技術技能要求確定培訓內容,切實提高培育品質效果。 

加強跟蹤服務 讓培訓見實效 

“是高素質農牧民培訓徹底改寫了我的命運。” 在西寧市湟源縣巴燕鄉元山村,一座乾淨整齊的鄉村振興便民服務示範點映入眼前。 在這裡,孫生珍用濃濃的青海鄉音,將一段自己和農牧民培訓有關的故事娓娓道來。 

孫生珍年幼時患有肢體二級殘疾,外出務工屢屢碰壁,家人便籌集資金開起了一間小賣部。 2017年,孫生珍有幸參加了湟源縣高素質農牧民培訓。 “在農廣校老師們的安排下,我去了陝西學習,這次陝西之行讓我明白:新時代的農民更需要新技術、新理論。 以前我只知道悶頭當個售貨員,行銷什麼的都不太懂,上了農廣校的培訓課程后,覺得眼界大開。 ” 

回家后,孫生珍將自己家的小賣部打造成了小超市,此後,在湟源縣政府的説明下,超市與多家金融機構展開合作,經營範圍擴大到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農商銀行存取款、轉帳及農民電費、網費、電話費、醫療保險代繳、快遞收發等“一站式”業務。 

“便民服務示範點的設立,不僅給元山村村民辦理業務帶來方便,也給周邊其他村村民提供了便利。” 孫生珍介紹,2020年,便民服務示範點僅存款、轉帳交易金額達到了4億元。 如今,在湟源縣農廣校的大力扶持下,孫生珍還拿到了中專畢業證,這個證書讓他更有信心、更有動力。 “趕上了好時代啊! 是黨的好政策穩穩托住了我的好日子! ” 

去年以來,青海更加重視培訓效果,不斷加強跟蹤服務,組織協調青海省農牧業科技創新三級平臺、農技推廣體系等專業師資,為培育物件提供長期技術指導服務,説明產業發展帶頭人獲取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專案、信貸保險等方面政策支援。 積極推薦農牧民學員參加論壇、展會、技能比賽和農產品交易活動,促進高素質農牧民更好發展。 同時,著眼中職學歷教育工作,積極探索推進貫通培養的有效做法,在貫通培養模式和工作機制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新經驗新範式,探索構建一體化人才培養新格局。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