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遺產是傳承與創新相互促進的社會成果。 近年來,人們不僅關注歷史村落與文化景觀、文物與鄉土建築、文獻與民俗技藝,更將目光投向鄉村博物館、鄉村公園、當地特色傳統產品開發和品牌建設等。
新的節日受青睞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年有390餘個民族節日,其中萬人以上的節日有120多個。 2024年龍年到來之際,這裡又增添了一個新節日:“村超村晚”。
今年2月3日,2024全國「村晚」示範展示活動暨貴州「村超村晚」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舉行,以此拉開了喜迎新年的序幕。
“村超”是指由當地群眾自創舉辦的“貴州榕江(三寶侗寨)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 2023年初,文化和旅遊部下發文件,鼓勵各地開展“四季村晚”活動。
2023年,榕江以「村超」名氣大增。 “村超村晚”也入選了2024年全國“村晚”示範展示活動。
“村超村晚”的重頭戲,是來自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職工聯隊與貴州省村超聯隊之間進行的2024龍年“村超”足球賀歲戰; 隨後,「舞醉龍」、侗族大歌以及苗族錦雞舞、擺王木鼓舞等節目一起在「村晚」舞臺上大放異彩。 激烈的體育賽事與令人眼花繚亂的藝術展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節日的氣氛一直到深夜還未消散。 人們看完比賽,觀摩了表演,又湧到了街上。 賽場周邊設置了年貨大集,擠滿了貨攤和遊客,人聲喧嚷,到了晚上則愈發熱鬧,沿街飯店挑起大帳,各式風味食攤同樣「煙火氣」爆棚…… 榕江這座小城,常住人口不到40萬,而「村超村晚」當天,至少有3萬人來到現場觀看。
搭建新的交流平臺
來到榕江就可以發現,人們似乎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節日場面。 據榕江縣「村超」辦公室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舉辦「村超」系列賽事以來,當地累計接待遊客超733萬人次,僅夏季就接待519余萬人次; 網上點擊流覽量更是達到驚人的580億次。 2024年新賽季,「村超」的參賽村隊覆蓋了榕江全縣所有鄉鎮街道,從舉辦初期的20支迅速增加到62支,總人數超過1800人。 從春節前到年後的元宵節,幾乎每天都有比賽,再搭配特有的蘆笙會、山歌賽等節慶活動,榕江的龍年年味既“濃”又“新”。
進入2月,202包養4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檔提出,“堅持農民唱主角,促進’村BA’、村超、村晚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健康發展”。 這進一步激發了榕江人的文化激情。 榕江縣文化館館長李莎是「村超村晚」的執行導演,也是「村超村晚」舞臺上的演員。 “全場2300多名村晚演員來自榕江各個鄉鎮、各行各業。” 她說,「這是村裡的晚會,不僅展示民族文化,也搭建了交流的平臺。 “李莎還透露,”村超村晚“組委會正在謀劃,在龍年吸引更多來包養自全國各地的民族文化節目走進”村超“。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國家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被譽為“民族文化生態博物館”。 榕江縣民族節日眾多,民俗活動豐富多元,擁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29個中國傳統村落,每年的民族民間節日多達25個。
榕江將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優勢創新融合到了「村超」中。 在球隊入場和比賽間隙,侗族大歌、蘆笙、擺王木鼓舞、多耶舞和少兒體操輪番上陣,加油助威。 表演者來自不同村寨,身著多彩華麗的民族盛裝組成啦啦隊環球場穿行,成為球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尤其是當侗族大歌回蕩在球場上空時,現場的人們都被那傳唱千年的歌聲感動到了。
侗寨增添新活力
“村超”的吸引力,已輻射到球場之外。
從榕江縣城出發,在山間向東北方行進25公里,就可以抵達栽麻鎮的大利侗寨。 2006年12月,大利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同時,它也是“中國第一批傳統村落”“全國第六批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一路盤桓上山。 繞過高大茂盛的古樹林,這座典型的侗族村落逐漸出現在眼前。 冬雨剛剛來過,樹枝上垂掛著冰霜; 溪水穿寨,夾映著兩岸的風雨橋、鼓樓和吊腳樓。 村民們圍坐在鼓樓的篝火邊,身著盛裝,唱起侗歌。
春節前夕,寨中各處已經貼上春聯,掛好了紅燈籠; 風雨橋上,侗族姑娘編織著花帶,各式民族手工織物圍繞在身邊。 穿過風雨橋,沿石板路來到寨子高處,這裡是侗家標誌性建築九重密簷式六角攢尖頂鼓樓。 鼓樓是侗寨的象徵,也是集會議事的公共場所。 逢侗族新年等節日,全寨人都要相聚在這裡,至今習俗仍存。
侗寨大多隱於深山幽谷間。 “大利”之名來源於古老的侗族神話傳說中的英雄“利侗”,自明初建寨,大利侗寨的歷史已延續600餘年。
2024年春節期間,這個原本偏遠的民族山寨也迎來了客流高峰,許多遊客其實就是球友。 “村超”和“村超村晚”也期望為分佈在周邊的歷史村落、村寨中的“非遺”引入新活力。 為此,榕江推出「超好遊」路線,製作和發佈各類打卡旅遊攻略,在「村超」舉辦期間,還有340.62萬人次的遊客被“帶動”“引流”到周邊縣市。
年輕人回鄉創業
距離大利侗寨不遠就是豐登侗寨。 為慶祝龍年春節,侗寨村民唱大歌、唱侗戲,打糍粑、做豆腐; 長輩們還會拿出平日里一遍遍染曬好的侗布,給家裡的小孩做過年穿的新侗衣。 進入豐登,到處可以看到「倚山人」的品樣標識,這裡的山水田園間坐落著「倚山人手造生活工作室」,主理人楊成蘭是從這個村寨裡走出的第一位大學生,也是第一個回鄉創業的年輕人。 “我從小上山採植物染布,聽著家家戶戶的織布機聲音,穿著自家人用雙手製作的衣服長大。’ 倚山人’即倚山而居的人,想表達的是侗族人與大自然一直和諧共處、相互依存。 “楊成蘭說。
2016年,楊成蘭辭去城裡的工作,回到家鄉,開始創業做侗布。 剛起步時,工作室只有20平方米大小。 她挨家挨戶找織娘,堅持手作侗族土布。 現在,她的合作夥伴有300多人,遍布周邊十幾個縣。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的“天才媽媽”專案也在此落戶,通過帶動精通侗族織染手工藝的婦女就地就業,不必再外出打工,從而減少了留守兒童現象。
創業8年,楊成蘭在鄉間地頭建起了集染坊、手作房、織布間、體驗空間、文創展廳一體的工作室; 不僅做植物染、手工織布、文創產品,還發展起了非遺研學、侗寨民宿。 產品也遠銷日本、包養網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2022年,「倚山人」被列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非遺傳習中心,也有了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 “在保護和傳承傳統手工藝的同時,我們結合現代審美,講究創新和實用性,希望做出能讓更多人使用和喜愛的非遺產品。” 楊成蘭說。
侗布技藝多以口口相傳實現傳承。 侗布的製作工序繁多,包括紡紗、織布、染布等,每道工序都極費時間與精力。 在當代,侗布製作工藝同樣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 “這麼多年來,總擔心這個手藝失傳。” 楊成蘭描述工作室背後的故事,「我們不斷去吸引、培養年輕人,希望他們了解當地文化,感受其中的魅力。 ”
“與剛創業那幾年比,現在工作室的年輕人多一些了。” 楊成蘭說,“這一年來,’村超’火爆出圈,包養平臺推薦也讓我們這裡的客人多了起來,更多人前來關注和了解這裡的非遺。 我盼望這樣能讓更多的年輕人回來,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並努力去做,也希望我們的侗族土布走向世界各地。 ”
關注新的文化現象
“’村超’讓更多人知道榕江,也讓榕江的民族特色、非遺文化更加出名。” 榕江縣月亮故鄉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文創負責人羅芸說。 在榕江縣「青於藍藍染藝術中心」和「月亮故鄉文創中心」,特色藍染總能吸引前來看球的遊客。 在「村超」賽場周邊的非遺展銷區,許多產品也出自這裡。
2018年,位於榕江縣城古州老街的兩湖會館,成為“榕江縣月亮故鄉文創中心”,展示服裝、傢俱、首飾、文具等民族藝術系列文創產品。 2023年夏季開始,公司推出了「村超」系列的T恤、足球抱枕、車載香囊、絲巾、胸針、首飾、包袋、裝飾畫等一系列藍染、蠟染產品,僅2個月的銷售額就達到40萬元人民幣。
“那時我們要馬不停蹄地加班生產。” 羅芸介紹。 平時車間里只有十幾個繡娘,而在「村超」最火的時候,每天都需要40多個繡娘,最高峰時竟有95個繡娘同時在車間忙碌。
這些心靈手巧的繡包養網心得娘大多來自榕江縣周邊各個村寨。 設計師劉洋是“月亮故鄉”的創始人。 從2018年起,劉洋發起了公益專案“讓母親回家——手藝點亮回家之路”,公司把車間也搬到了當地扶貧搬遷社區,便於繡娘就近工作,有些活計還可以帶回家里做,從而帶動村寨婦女就業。 “忙碌的時候,繡娘每月的計件報酬能到三四千元。” 羅芸說。
“村超”也為兩湖會館引來了新客流量。 這裡是「月亮故鄉」藍染研學主題線路的地點之一。 “村超村晚”舉辦的當天,在會館舉辦了春節前最後一期研學營的開營儀式和藍染體驗課。
羅芸明顯感到,在「村超」和新媒體傳播的帶動下,返鄉的年輕人變多了。 新招募的許多研學非遺講師,都是返鄉的年輕人; “村超”也讓更多的人瞭解了藍染文化。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融合機會”。
“村超”“村晚”為鄉村遺產帶來的衍生效應,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文化現象。 各地新出現的文創產品、文化品牌,為歷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鎮和非遺保護創造了更多的“接力”機會,但其意義遠不止於此。 進入可持續良性發展軌道的大大小小「村超」「村晚」,不僅可提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水準,更可能逐步進入鄉村遺產的大家庭,成為其中的活態構成。
鏈 接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國30個少數民族族自治州之一,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節之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苗族侗族文化遺產保留核心地、民族文化生態博物館等諸多美譽。
黔東南民族文化豐富多彩,“侗族大歌”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有國家級非遺56項78處。
黔東南歷史遺存厚重,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擁有415個中國傳統村落、126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摘自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網站)
發佈留言